凝血四项检测凝血功能的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酶原时间(PT):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检查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Ⅻ和Ⅺ,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Ca2+参与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凝血酶时间(TT):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间(TT)来反映。
纤维蛋白原(FIB):也被称为第一因子、纤维素原,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1、样本采集:抽取静脉血,(1)配置3.8%(或3.2%)的枸橼酸钠抗凝剂,需要按照9份静脉血、1份抗凝剂的比例取样,轻轻颠倒10次使之充分混匀,不得有凝块,不得形成泡沫,离心后提取上清,干冰运输。(2)成品抗凝剂管按抗凝管规格加入全血量,使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例如真空采血管中含有3.2%枸橼酸钠抗凝剂约0.2ml,采血至2.0ml。
2、样本处理:采样后应尽快分离血浆(60分钟内进行),将样本以3000r/min离心10-15min,使血浆分层,取上层血浆。
3、样本保存及运输:分离后的血浆-20℃以下密封可保存2周。干冰运输。
4、样本用量:凝血四项单次检测样本量不可低于300μl,样本不可稀释。